0510-85258599
新闻动态 NEWS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铁路改造与现代化——再思考

来源:未知   作者:zhzlog    发布时间: 2018-08-24 20:48   浏览:

铁路改造与现代化——再思考

2017年8月2日——8月4日,我所在的调查小组对胶济铁路淄博段沿线淄博站、临淄(辛店)站、金岭站及支线铁山站、湖田站、大临池站(现属邹平,已消失)、淄河店站(现居青州,已消失)等站点及淄河铁路桥、孝妇河铁路桥进行调研。途间,我作为调查小组成员,通过简易的田野调查方法,访谈站点及站点周围铁路职工、退休铁路职工、站点附近老居民,收集到部分具有价值的访谈资料。因为胶济铁路沿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改造,至本世纪初电气化改造完成,部分站点停运或改线,因此访谈对象年龄大多在老年。

淄河铁路桥

由于调查主题是胶济铁路沿线老建筑的存留,因此田野访谈采取无结构式访谈,不限具体问题,由调查者控制访谈方向,具体涉及铁路的改造历史、铁路沿线的建筑物存留、铁路目前的运营情况、铁路曾经的历史作用、铁路现状、日常生活与铁路的影响、对老铁路站点消失或被拆毁的看法、中间产生的情感等。通过归整资料,大致了解到胶济铁路沿线老站点目前仍处于正常运营的有淄博站(客货两用)、湖田站、金岭站,被用作工厂内线的有铁山站和淄河铁路桥,彻底消失的有大临池站,淄河店站货场存在,但站点消失。另外,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大多老站点进行了调整,其中部分老站点在原有基础上重建。

在访谈过程中,大多数居民和铁路职工对于铁路线改造持支持态度或不表示意见。居民谈及铁路线改造,对于铁路沿线老建筑的拆除,表达了惋惜之情,并且对其中铁路老建筑如淄河店铁路桥沿线日式炮楼、孝妇河铁路桥原德式钢架结构,仍印象深刻。同时对于老站点的改造,由于大多数站点都是在日德旧站基础上,在建国后进行重建,因此对于历史中的日德建筑,倒没有像被誉为“远东第一站”的津浦铁路济南站的拆除时,表达的强烈反对和不满的情绪。而且与老济南站不同的是,据铁路职工回忆,由于沿线多以掠夺资源和劳工为主,因此建筑所涉及的风格极少,不会像老济南站那样有哥特式建筑群和日耳曼式风格。老式站点以平房为主,极少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。

炮楼内部

同时在访谈中,我注意到铁路沿线及铁路改造对于居民的影响。铁路周边居民,尤其站点周边,多以铁道职工退休为主,结合业缘和地缘关系形成的生活圈。大多数人当年为方便工作而定居,退休以后也没有再搬离。铁路沿线站点撤除后,早先形成的业缘生活圈缩小,社会交往有所影响

铁路的发展,也是新旧交替的过程,如新的胶济铁路货运和客运专线,全面替代了老的胶济铁路。新的站点,全面替代了日德时期还有建国以后建立的老站点。因此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过程。在均质的计划经济转向多元的市场经济,单位社会转向个人社会的过程中,铁路周边也出现各种各样的转型期矛盾。文化是人生存的价值体系,传统是人潜移默化的行动观念的集合体,铁路沿线的改造,一定程度上割断了原有的居民与地域之间的情感联系,原有居民的流失或者因为铁路改造造成沿线居民的动迁,这一系列的局部社会变迁,对于这些沿线的居民,在社会互动及社区发展上都会造成一定的问题

同时,铁路的改造是工业化的一部分,而工业化则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。现代化过程中,实现了人们在价值观念上、制度上、组织形成上、个人动机上的进步,实现了经济政治、人口与社会结构的变动,是一个全面系统且普遍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,因此现代化不可避免,中间造成的问题也可以理解。从社会学角度来看,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规划是有必要的。社会规划从综合的角度考虑人类的活动,既处理了对资源的配置和运用,也保护了具体的社会群体的利益。铁路规划中也应考虑到人的利益,因此这其中不单单包括物,更包括人。因此,社会规划考虑到的应该是铁路的调整,周边社区的建设,可持续发展问题,环境,以及中间受影响的人的利益。比如我们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,其中某站点由于动迁中的问题及其他因素,只建设了单行站台,因而作客运服务遥遥无期,这就是在规划中应该加以协调的